全国1.4亿退休人员中,每月养老金超过1万元的只有600多万人,还不到总人数的5%。 换句话说,每20个退休老人里,只有1个能拿到这么高的退休金。 这600多万人就像站在养老金金字塔的塔尖,而剩下1.34亿人,平均养老金只有3500元左右。
这些“万元户”主要来自三类群体。 第一类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资深退休人员,大约有400万人。 他们退休前往往是处级以上干部、高级教师或主任医师,工龄普遍超过35年。 比如上海的处级干部退休金能达到1.5万元,北京的正高级教师也能拿到1.2万以上。 他们的养老金高,不仅因为工资基数高,还因为单位额外缴纳了职业年金(单位交8%,个人交4%)。
第二类是垄断行业的国企高管和超长工龄职工,约有200万人。 集中在金融、电力、烟草、电信这些高利润行业。 例如某烟草局局长退休金1.5万元,电网高管的退休金也普遍过万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轻时工资高、缴费基数顶格(按工资300%缴纳),而且工龄长达40年以上。广东一位2025年退休的国企职工,缴费40年10个月,个人账户攒了43.26万元,仅这一项每月就能领3126元。
第三类是特殊贡献群体,数量约几十万。 包括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专家、军队转业师级干部、在西藏青海等艰苦地区工作满20年的退休人员。 除了基本养老金,他们还能领取高额补贴。 比如西藏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5400元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%。
普通企业职工想拿高养老金几乎不可能。 2025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仅3200元,还不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(5800元)的六成。 一个工龄40年的普通工人,如果月薪一直5000元,按60%基数缴费,退休金通常只有3000元左右。
养老金差距的核心是缴费基数差异。 机关和国企职工普遍按200%-300%的顶格基数缴费,而普通私企员工77%按最低基数(工资的60%)缴费。 同样月薪1万元,前者每月养老保险交2400元,后者只交720元。 30年积累下来,个人账户金额相差50万元以上。
视同缴费年限进一步拉大差距。 2014年养老金并轨前,体制内人员的工龄直接“视同缴费”。 比如一名58岁的处级干部,实际只缴了9年社保,但26年工龄被视同缴费,退休金照样拿1.5万。 而他的妻子在私企工作40年,实际缴费30年,退休金仅4000元。
地域差异同样悬殊。北京上海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11500元,河南黑龙江只有6000元。 同样的工龄和缴费,在北京退休拿8000元,在河南可能只有4500元。 一线城市退休人员中养老金过万的比例是三四线城市的5倍。
2024年养老金上涨3%,但调整规则让高收入者更受益。 挂钩调整部分与本人养老金水平直接挂钩。 比如上海某退休干部养老金1.2万元,按2.8%比例挂钩,每月涨336元;而养老金3000元的普通老人,按3.5%比例挂钩,只涨105元。一年下来,前者多拿2772元。
部分高额养老金案例引发争议。广东某国企职工2025年退休时养老金11570元,包括基础养老金5934元、个人账户养老金3126元、过渡性养老金2415元。 他的工龄40年10个月,缴费指数高达2.1229(普通人多为0.6-1.0),个人账户积累43.26万元。 关键是,他还有未公开的企业年金。
养老金双轨制2014年启动改革,但隐性差距仍存。 机关事业单位保留职业年金,覆盖率超90%,而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10%。 2024年职业年金积累规模达2.56万亿元,年均收益率4.37%。 普通职工即使想补缴,也因企业成本压力难实现。
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差距更触目惊心。 全国1.8亿城乡居民养老金领取者,月均待遇仅223元,不到企业退休人员的7%,仅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3.8%。农民缴费满15年,每月领200元,而体制内人员视同缴费就能领上万元。
个人养老金制度2024年全面推行,但对低收入群体作用有限。 每年1.2万元缴费上限享受税收优惠,但月薪5000元以下人群原本不缴个税,优惠无法享受。 高收入者通过投资组合,退休可额外领取2000-5000元/月,进一步加剧分层。
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