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街头空铺背后:一场商业生态的悄然革命
旺角街头,曾经挤满游客的金铺和药房,如今不少已拉下铁闸,贴着“吉铺招租”的告示。
转角处,一家新开的夹公仔店却排起长队,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抓娃娃的过程,笑声不断。
这一幕,正是香港零售业变局的缩影——传统商铺退场,新兴业态进场,一场商业生态的变革正在街头巷尾悄然上演。
空置率创新高,但危机中藏着转机
香港四大核心商业区——中环、尖沙咀、旺角、铜锣湾,曾是全球租金最昂贵的零售地段之一。
然而,美联工商铺最新报告显示,今年一季度,这些区域的街铺空置率飙升至12.1%,创下近四年半新高。
其中,旺角因建材行业撤离,空置率最高;中环则因高端餐饮遇冷,铺位空置速度最快。
“以前这条街全是金铺和药房,现在一半都空了。”在铜锣湾经营服装店二十年的陈老板感叹,“租金降了,但生意还是难做,大家都跑去网购或者北上消费了。”
确实,内地电商的“直送香港”服务越来越便利,京东、淘宝等平台甚至推出“满额免运费”,让香港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平价商品。
家品建材、美妆、电器等标准化商品首当其冲,实体店生意大受冲击。
“短租经济”崛起,夹公仔店成新宠
然而,危机往往伴随着新机遇。
租金下跌,反而吸引了一批低成本、高灵活度的业态进场。
“我们只签三个月短租,试试水。”在元朗新开夹公仔店的90后创业者阿Ken说,“装修简单,机器二手淘来的,成本低,回本快。”像他这样的店铺,元朗一季度新增了27家,核心区也多了42家,成为空铺“救星”。
这些店铺之所以火爆,除了租金便宜,还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。
店内摆满网红IP公仔,如JELLYCAT、拉布布,顾客不仅能玩,还能拍照打卡发社交平台,形成二次传播。
新品牌抢滩,香港仍是国际零售“桥头堡”
更令人意外的是,空置率上升并未吓退新玩家,反而降低了入场门槛。
日本药妆店、韩国美妆品牌、内地茶饮连锁等纷纷来港试水,看中的正是香港的国际窗口地位。
“租金比疫情前便宜了近四成,现在不开店更待何时?”一位内地茶饮品牌拓展经理透露,他们计划年底前在尖沙咀再开两家分店。
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,零售物业租金较历史高位下跌17.8%,售价更跌去37%。
这种“跌出来的性价比”,让香港实体零售重现吸引力。
未来趋势:体验经济+旅游导向
“香港零售业正在经历洗牌。”美联旺铺董事江静明分析,“标准化购物被电商取代,但体验式消费——比如美容医疗、特色餐饮、互动娱乐——反而有增长空间。”
另一个增长点来自旅游复苏。
2024年访港旅客回升至4450万人次,带动纪念品店、中式餐厅等业态逆势增长。
小红书上的“香港小众打卡地”攻略,更让深水埗、西环等非核心区的小店意外走红。
“以前游客只去尖沙咀买奢侈品,现在他们会专程来我们店吃碗车仔面。”深水埗一家老字号老板笑着说。
结语:转型阵痛后的新生态
空置的商铺背后,并非简单的衰退,而是一场商业模式的迭代。
传统零售让位,短租经济、体验消费、旅游导向型店铺正在重塑香港街头。
这场变革或许会持续阵痛,但也孕育着新的生机——毕竟,一座城市的商业活力,从来不会因几间空铺而消失。
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