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加峰副主任医师,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壮医经筋疗法”第五代传承人,师承经筋泰斗黄敬伟之嫡传人黄艺教授,从医30余年,擅长运用“非遗壮医经筋疗法”手势手法、经筋针刺法,多维精准消灶解结、系列解锁。
擅长治疗:颈椎病、颈肩综合征、腰椎间盘突出、腰椎管狭窄、膝骨关节炎和各种损伤疼痛类疾病;胸痹、胸痛、胸闷、疼痛损伤类疾病、胃病、顽固性头痛、耳聋耳鸣、失眠、乳腺增生、慢性疲劳综合症等。
出诊时间:周二下午、周六下午
壮族先民认为,人体的健康与天地自然的能量循环息息相关,这种关系被概括为 “天气、地气、人气” 的动态平衡。
天气:涵盖日月星辰、风雨雷电等宇宙能量,掌管万物生长的温煦之力。当天气失衡,人体易出现寒热失调,比如莫名怕冷或持续燥热。地气:包含山川河流、草木矿藏等大地滋养,调控着人体的湿燥平衡。地气紊乱时,湿毒容易在体内淤积,引发肿胀、沉重等不适感。人气:指人体自身的气血、筋脉与情志活动,是连接天地能量的核心枢纽。人气不畅会导致气路堵塞,表现为疼痛、麻木等症状。
这「三气」通过人体的经筋网络形成能量循环 —— 经筋就像遍布全身的 “生物天线”,负责接收和传导天地能量。常说的 “筋结病灶”,本质上是三气能量传输中断的信号。
「三气」智慧指导临床实战
想知道自己的筋骨病是否因三气失联引起?掌握这套 “查灶诊断三问法”,就能快速判断:
天时:疼痛是否在雨天、降温时加重?若是,可能是湿滞影响。
地利:工作生活是否经常接触潮湿寒凉?这类环境易导致寒气入筋。
人和:焦虑、生气时,肩背是否会突然僵硬?这往往是气郁成结的表现。
针对不同的失衡类型,可采用对应的治疗手法:
天气不足 (阳气不足):经筋手法重点弹拨、点揉大椎穴筋区病结点,配合背部足太阳经筋推按、揉捏,以激发阳气,温通助阳。
地气过盛 (湿毒壅盛):重点在小腿足三阴经筋进行点按、弹拨、推捋,疏导湿滞,排毒祛湿。
人气郁滞 (气机郁结):重点在膻中穴周围及胸部相关经筋区域进行弹拨、点揉、分推筋结病灶点,疏通郁结之气,以行气解郁。
三气同步养生术
日常做好这三件事,维持三气同步,从源头预防筋骨病:
天时:借朝阳升发之气通络
面朝东方站立,双手虚握拳如抓藤,右臂高举向太阳方向 “抓拉”(如扯藤)同时提左膝(如登坡)吸气(3 秒),再快速换边以左臂抓拉、提右膝呼气(2秒),如此左右交替每侧7次,此动作借朝阳升发之气通络,通过手足交替伸展激活手足三阳经筋。。
地利:震动关节湿浊下沉
膝盖:坐凳上,双脚平踏地,快速交替抬脚跟(如抖落泥沙),震动松解膝关节,使湿浊之气下沉。
手肘:掌心朝下轻拍桌面(如雨打芭蕉),从肩到腕节节放松(50次/侧)。
人和:穴位按揉疏肝
睡前用拇指揉按足三里和太冲穴,各 3 分钟。足三里能健脾和胃,太冲穴可疏肝解郁,二者配合能疏通人气郁结,让情绪和气血都保持顺畅。
筋骨病看似是局部的疼痛,实则是天、地、人能量循环出了问题。懂得顺应天地、调和自身,那些反复难缠的疼痛,自然会慢慢消失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
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