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红伞伞,白杆杆,吃完一起躺板板……”这句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、带着警示意味的歌谣,可不是随便编的玩笑话。近日,合肥市民发现环城公园北路的草丛里冒出大片野生白蘑菇,它们排成线状的模样格外显眼。
草丛里藏着“白色军团”
盛夏的环城公园,清晨的暑气尚未完全升腾,草木在露水的滋润下散发着浓郁的生机。沿着石板路前行,记者看到了一丛丛洁白的野生蘑菇正在扎堆生长。
这些蘑菇个头不算小,菌柄大多是红褐色,顶端的伞盖雪白雪白的,边缘还带着细细的纤毛,看着就像一把把迷你小伞。记者粗略数了数,光这一片区域就有四五十朵。有的挤得密密麻麻,几乎不留空隙;有的则稀稀拉拉,隔几厘米才冒出一朵。
最特别的是它们的生长规律,不是杂乱无章地乱长,而是沿着草根、石块边缘排成了线。其中最长的一条“蘑菇线”足有三米长,像谁在草丛里画了道白色的印记,路过的市民都忍不住停下来拍照。
展开剩余79%“刚买完菜路过,就被这一排白花花的东西吸引了。” 蹲在路边观察的王女士拿起手机拍了张照,“这种蘑菇看上去倒不像有毒的样子,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吃?”
野生蘑菇食用安全风险高
那么这种蘑菇到底是什么品种呢?它是否可以食用呢?带着市民的疑问,记者咨询了肥西县珍稀食用菌协会会长丁伦保。
在查看现场图片和了解生长形态后,丁伦保指出,这些盛夏线状生长的野生蘑菇属于“毛头鬼伞”,多生长在腐烂草丛中,在雨后潮湿、温度适宜的环境下易自然萌发。
夏季气温较高,一般在30摄氏度以上,加上偶尔的降雨,使得公园内湿度适中,为毛头鬼伞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,而线状生长正是其对生长环境中营养分布的一种自然响应。
丁伦保着重强调,夏季是多种毒蘑菇生长的旺季,尤其是野生环境下生长的蘑菇,安全风险更高。更关键的是,与毛头鬼伞形态相似的毒蘑菇种类有很多。
专家建议,对于野生蘑菇,由于其生长环境复杂,最好避免随意食用。即便部分野生蘑菇本身无毒,但吸附能力强,很容易把生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吸到自己身上,不宜食用。
目前我国已知的毒蘑菇多达100多种
专家提醒
我们在日常分辨毒蘑菇时
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
【误区一】
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,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
错!色彩不艳、长相不好的肉褐鳞小伞、秋盔孢伞等均具有剧毒,但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。因此,不能够单纯的根据颜色与形状区分蘑菇是否有毒。
【误区二】
长在松树下等干净的地方的蘑菇无毒,长在潮湿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
错!致命白毒伞通常就是长在整洁的松林中,而可食用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”绽放。
【误区三】
蘑菇和大蒜、银器、大米等一起煮,颜色变黑有毒,颜色不变没毒
错!蘑菇毒素不会和银器、大蒜等反应,大蒜也没有解毒的作用。
【误区四】
往年在此处采的蘑菇无毒
错!蘑菇的生长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很大,当环境气候改变时,蘑菇的成分也可能会发生变化,变成毒蘑菇。
【误区五】
有虫子或生蛆的蘑菇没毒
错!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,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。
【误区六】
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
错!松乳菇、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,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。
【误区七】
外表有黏液或鳞片,菌杆上有菌托、菌环的蘑菇有毒,没有则可以吃
错!民间一般认为”头上戴帽,腰间系裙,脚上穿鞋“的蘑菇就是毒蘑菇,但其实草菇、竹荪等都有菌托,却味道鲜美,安全无害,而含有剧毒的毒粉褶蕈看上去很普通。
小编提醒大家
预防毒蘑菇中毒
最有效的方法就是
不采摘、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
转自:合肥晚报
来源:AHTV第一时间
发布于:北京市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